2008/06/16

Finding Neverland

經已是第四看這齣電影了,沒想到仍被彼得的執著而流下眼淚。

很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在泰國的布吉,當時跟新相識的當地朋友約到商場見面,大家以半桶水的英文胡扯了半天。為怕話題有完結的一幕,當時明知沒有字幕,卻仍然衝動走進電影院裡。雖然全場只能靠演員表情去猜想劇情的發展,結果在一知半解之下又墮入導演的圈套。

每一次進入電影院,無論當時場內有多觀眾,身旁有幾多朋友,一旦燈光開始轉暗,每個人便各自投入到光影世界裡面,各有各去思想,各有各的感覺。彼此可以旁若無人地,要笑便笑,感動了便流淚,由於身處黑漆漆的電影院裡,感動的畫面總是格外傷感,沒有必要因為一些甚麼而去逃避屬於自己的感覺。這亦是自己一直堅持喜歡到電影院的原因。

這一次不同的是,身旁這位相識不久的異性朋友一向宣稱只愛女人,更巴閉是她在問題家庭成長之下一直堅持不流淚,基於一點點的男性尊嚴,只能悄悄地將失禁的淚水流一滴便抹一滴。想起的確有點狼狽。

回想起這齣電影在外地一直叫好不叫座,原因不太清楚。但不難令人想起邁克曾在專欄中大造笑話,矛頭直指因上映同期在美國發生了一宗轟動全球的新聞,一位愛穿著白襪黑皮鞋的國際明星被控告患有孌童癖,不約而同是喜歡在人前逗自己的春袋的這個假鼻人,又將自己的後樂園叫做“Neverland”,可以話跟完全電影撞到正,都唔知算係攞彩定唔好彩。

電影面世才四年,便由電影院正場上映淪為二輪,再由出DVD到電視,不知不覺,便成為電視台週日的下午場。在這個懶洋洋的時間裡,會有幾多人認真地收看?或者這樣說,又會有幾多酒樓茶客用來送點心?或許是自己喜歡的原故,重看的時候,同時加了一點同情分。

演失意作家的尊尼特普因遇上四個小孩而令靈感再次回春,當中他們的友誼經歷過不少風波,啟發自己的同時亦要顧及小朋友的成長,兩者都要兼得之下,唯有時間和愛心雙管齊下。偏偏這個世界總有人愛壞別人的好事,家人的排斥,外人的冷嘲熱諷,甚至連身邊愛人都採取懷疑態度。人就是這樣,怕這樣,怕那樣,漸漸失去了自己。

經過幾番波折,無可厚非的堅持和信賴,最終嘔出了一個好劇本而得到了勝利,亦得到所有人認同,但與此同時,他失去了妻子,更失去了了肥溫(四個孩子的媽媽。)

或許是喻意了,要達成理想,當中總有人要犧牲。

一齣充滿幻想的電影,叫人不要放棄夢想與童真。更不由自主的是,《小飛俠前傳之魔幻童心》漸漸跟《大魚奇緣》掛了勾。皆因兩者每次重看,都似在嚷著叫大家別忘記何謂心花怒放的感覺。


小孩問:估下我中間夾住咗咩?

0 則留言:

發佈留言

訂閱 發佈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