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/11/14

兩個號碼

以前常常對經常對擁有兩個手機號碼的人抱滿懷疑,因為一個人好地地,幹麼要有兩個號碼?

當年最普遍亦最直接聯想到的一種刻板想法,便是常常上大陸「包二奶」的男人。一旦離開就失去聯絡,換張新咭,轉個名字,包冇搞錯。兩個女人便兩個號碼,三個女人便三個號碼,如此類推。(「包二奶」的出處原來來自台灣,而不是內地,當然這是後話。)

另外是對長期轉號碼的朋友投下不信任票。他們的習慣是平均三個月便轉一次號碼,上一次見面才將新號碼貯藏在手機裡,不久又被取消服務了,之後又會出現另一個新號碼。如是者,同一個人名,在電話簿裡竟多達五六個號碼,反正找不找到也不會聯絡,不如統統delete。

但不知不覺,漸漸習慣了。

可能是時代改變了,往返兩地工作的朋友漸多,換個號碼漫遊時既便宜一點,只擁有舊號碼的朋友又不致失去聯絡。一條簡單的算術題。

可能手機月費便宜了,第一張咭的這個月超用了,不是,而是每個月都超用了。不如多出一個號碼又可繼續的聊聊聊。又是另一條的算術題。

又可能是,屋是租的,不太方便申請家居電話,因為不知能在這裡待多久,這裡只得四道牆,根本算不上是一個家。需要多個號碼,只是多個機會讓人找到。當然,這個亦比前兩者複雜。

或許會問自己,手機對自己重不重要?重要啩?

會響當然很正常,因為有人正在找你。一天都不響的話,又不用過份擔心,因為這天沒有人找你。

偶爾看到身邊好友的手機一天半天都不響一次,便神經質得懷疑是手機出了毛病,又開又關經常自我檢查,更慌忙得叫身邊的人撥一通電話給自己。怎會擔心這是種病態,倒不如想想是否沒準時電話費還好了。

但最近,用手機的頻率的確是密了,起碼最近的新工作是有需要的。

經常聯絡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不要遲到,又要三催四請人準時交出建議。拿著手機不斷找出,但找還找,大多數時間都只對空氣留言。

突然玩失蹤早知各下有此一著,最驚訝卻是在眾人面前事先聲明將會表演「潛水」。

即席發表自己日理萬機偉論是何等忙的同時,亦勸慰各位,大家可試試留言,亦可發短訊,毅力夠的話更可發醫貓。看了未必回覆,看不到更不用想到會回覆。好大支嘢。

遇上這種事情令人心情到達不舉的程度嗎?不會吧,試想想踏破鐵鞋那種心情,又或者相信一下儒家的話,盡人事而聽天命。

咦!自己神經質的手機,忽然在凌晨三時響起提示聲音,並顯示出早兩天的未接來電?

這個missed call還需要回覆嗎?有時,話人不妨話埋自己。


「包二奶」此名詞的來源:
http://hk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7006030600067

0 則留言:

發佈留言

訂閱 發佈留言 [Atom]

<< 首頁